返回栏目
首页名人逸事 • 正文

林则徐与济宁玉堂孙家三代私交甚笃

发布时间:  作者:崔璐

  济宁玉堂孙家是一个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清代山东名门望族继诸城刘统勋、刘墉后,最盛莫过济宁孙氏,“自孙玉庭始孙氏辈辈科举起家,代代衣金腰玉,四氏并历清要。家门之盛,北方罕与其匹”。生活在同时代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与孙氏家族三代人都有过交往,结下不解之缘。从孙玉庭建议朝廷重用林则徐,委以重任,到孙瑞珍保举林则徐再度出山,以及孙毓溎与林则徐云南平乱、筹谋大计,林则徐与孙玉庭、孙瑞珍、孙毓溎祖孙三代私交笃深,远非一般从政同僚关系。对于林则徐与济宁孙家三代人的交往,山东省历史学会会员、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曾担任市政协委员的刘广新作了专门的研究,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1月18日,他向记者讲述了孙家祖孙三代同林则徐的往来。

  孙玉庭建议朝廷重用林则徐

  孙玉庭是清代重要的封疆大吏,一生担任地方重要职务,他性格持重,谨慎老成,精明干练,在地方上多有建树。政务洋务错综复杂,孙玉庭处理得井井有条,保证了清朝半壁江山的稳定,朝廷倚为“干城”。在孙玉庭面前,林则徐是个年青人,但却深得孙玉庭的赏识和器重,共同的经世抱负和情趣,让他们成为忘年之交。

  1823年,任职江苏按察使的林则徐,就以才干得到当时任两江总督的孙玉庭的赏识和器重。这年二月,林则徐任淮海道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被升为江苏按察使。为了不耽误“秋审”,林则徐在两江总督孙玉庭公文的催促下,从清江浦赶到苏州上任。到任后的林则徐整肃司法,厘除弊端,使江苏的民刑讼事大有改观。

  在江苏按察使任上,林则徐同孙玉庭一起致力于水患的治理。1823年的夏天,江苏发生了洪灾,作为清政府财政根基的江南,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南北运输的交通大动脉日益受阻。孙玉庭身为封疆大吏,上奏请求治理江浙水道。1824年正月,林则徐以按察使署布政使。这一年七月,为了解决水患问题,林则徐向地方督抚提出先暂时使用官款垫付,疏浚三江水道。根据林则徐的建议,孙玉庭等商议兴修江浙两省水利,并以林则徐“器识远大,处事精详”,熟悉地方情况,一直关心水利等理由,上奏请求任命林则徐综办江浙水道。到了八月初二,朝廷根据孙玉庭奏请,命林则徐等疏浚江浙水道。道光帝批道:“即朕特派,非伊而谁?所请甚是”。可见,林则徐的才干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赏识。就在当天,林则徐准备履职查勘水利工地时,收到了母亲的讣讯,便丁忧奔丧。八月二十四日,孙玉庭再次奏请清廷:“江浙两藩司并无熟悉两省水利情况之员,若另于道员内选派综理,不特并无熟谙两省水道之人,抑且职分相等,难资董率有其名而无其实”。议定林则徐丁忧后“各省分任责成”,充分表现了孙玉庭对林则徐的信任和厚爱。

  1824年十一月初五、初六,高家堰溃决,溢水四流,淮河水位下降,给漕运带来极大的困难。到了第二年二月,在两江总督的推荐下,朝廷命林则徐赴南河督工。林则徐深知河工关系到朝廷的漕运大务和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不能因为母亲丧事而规避,何况督修堤工是一件劳苦的事情,“不得为忠?安得为孝?”他便不顾身体“为痞疾所缠”,毅然接受谕令,身上穿着素服,也不用顶戴,就于四月十二日离乡北上,赴南河督工。

  孙玉庭慧眼识良才,对林则徐抱有极大的信任;而林则徐也不负重托,做事极为认真,任劳任怨。“四月二十八日……早晨赴河口谒孙中堂”,孙玉庭正在工地督工,这时的孙玉庭已是73岁的老人,俩人推心置腹,谈论了各自的近况。孙玉庭对林则徐说,你的才干有大用,而你现在这个年龄正是为国效力之时。孙玉庭是林则徐的上司,多年来耳闻目染,林则徐深知老人“体察百姓疾苦,直陈无隐”,公正廉明,尽职尽力。早在1822年,71岁的孙玉庭以年迈力弱两次请辞,都被道光皇帝留任不允。孙玉庭任职地方督抚,多有建树,为稳定清朝统治竭尽全力,受到嘉庆、道光两代皇帝的嘉奖。孙玉庭给年青的林则徐以极大的奋勉,他对年仅40岁的林则徐寄寓很高的期望,将他看做绝世奇才。而林则徐对年逾七旬的孙玉庭也是崇重逾常,共同的经世抱负和情趣,填补了他们年龄和身份的鸿沟。

  林则徐作为孙玉庭手下的一名得力官员,受到孙玉庭的重用和提携,自身才干得以发挥,对百姓尽心尽力地做了实事。1832年,林则徐在济宁任河道总督,他前往城北的汪庄拜望孙玉庭老人。二人相见,互诉衷肠。这一年五月,林则徐调任苏抚,他离开济宁的时候,孙玉庭派人送到运河码头。1835年二月,林则徐得到孙玉庭病故的消息,他于“二十五日,寄济宁故相孙寄圃先生奠仪,由廖云槎带去”,以表达昔日之情。

1832年,林则徐在济宁任河道总督

  孙毓溎与林则徐云南平乱

  孙毓溎是孙玉庭的孙子,考中道光甲辰状元。他与林则徐在云南共事三年,协助林则徐处理政务,深得林则徐赏识。1846年,孙毓溎任云南学政,林则徐用兵云南,孙毓溎建言献策,得到林则徐的采纳。云南共事期间,他们写诗唱酬,往来十分密切,结为挚友。

  由于林则徐云南平乱有功,朝廷加太子太保衔,并赏花翎。为此,孙毓溎写诗祝贺。林则徐也寄书孙毓溎和诗唱酬,表示感谢。诗中林则徐坦言对云南平乱的前途成败不敢予卜。这份功劳,是“同道者”同心协力的结果。自己本不想争荣夺名,只想谨慎从事,在垂暮之年为国效力。诗中隐含着早年蒙受政治挫折虽有余憾,却不介意。

  1849年正月,林则徐、程矞采与孙毓溎一同游览黑龙潭,在大观楼下欢饮。林则徐即事成诗二首,寄书孙毓溎请和。“梧江学使四兄大人:将以中元按试省东,同人先期奉饯。学使与仆及晴峰中丞约先往东郊同游黑龙潭,继出西郭,泛舟近华浦,饮于大观楼下”。林则徐等人外出郊游,湖光山色,留连忘返。大观楼巍峨壮观,黑龙潭碧波荡漾。众人乘骑泛舟,开杯畅饮,诗兴大发。在诗中,林则徐抒发了对祖国山川壮美的热爱,表达了渴望太平之乐的愿望。

  1849年三月,林则徐与程矞采共邀地方耆旧共八人举行修禊集会。林则徐写了和孙毓溎原韵以奉邀欢叙。“碧鸡台畔拓荒庄,准备披襟共纳凉。药笼知君搜采遍,间看秋士踏槐黄”。在此诗后林则徐又赠诗一首,“妙笔新词点石栏,旧吟应笑小虫寒。何期拂却尘埃满,替写兰亭换骨丹”。

  林则徐曾说,“与弟尤相水乳,一切承相关爱,迥异恒常,天末宦游,良朋难得”。就在林则徐病逝前数月,还收到孙毓溎多封来信,告诉他抓紧治病,好好调养。

  孙瑞珍保举林则徐再度出山

  孙瑞珍是孙玉庭三子,历官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赠太子太保。

  1850年,孙瑞珍担任户部尚书,这个时候的国库已是军费耗竭,他与戴铨率群臣为国库献银。这年三月,咸丰皇帝登极颁布求贤诏,孙瑞珍请奏起用前任云贵总督林则徐。他说,“国家重寄首在封疆,任用得人则全省赖之以治。而人才难得,称职维艰。伏念前任云贵总督林则徐受大行皇帝特达之知,久任封圻,所到之处治绩昭然,官民翕服。总因该前督躬行率属,识性过人,认真整顿不遗余力,故能叠膺大任,屡著成效,近今督抚中似尚无出其右者”。五月初三,朝廷命闽浙总督刘韵坷,转饬林则徐速速赴任,林则徐抱病起程,中途不幸病逝于广东普宁。

  林则徐的病逝让朝廷震动,孙瑞珍赠挽联痛悼林则徐:“威望震华夷,仰绩奏岩疆,中外倾心文潞国。大名垂宇宙,痛身歼军务,后先接迹武乡侯”。联中将林则徐比为“名闻四夷”的宋代宰相文彦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孙瑞珍对林则徐的推崇和赞赏,并无过分之处。包括孙玉庭在内,孙氏父子苦心弥合封建统治秩序,保举林则徐这样一位才干非凡、清廉开明的人物,目光是敏锐和长远的。

  林则徐与孙氏三代人都是朝廷命官,一切行为都是为维护清朝统治而为。林则徐在禁烟和抗击外国侵略战争中,立了大功。孙氏三代人与林则徐共事交往,共同致力于“安内”,如江苏为民治水,云南平乱,维护汉回人民的利益,即使保举林则徐平广西之乱——镇压即将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安内”的一项重要措施。受命赴广西平乱,在林则徐看来,和当年赴粤禁烟是同等重要的大事,解除清朝统治的“内忧外患”是他的职责。虽身患重病,仍愿为国效力。咸丰皇帝及林则徐的推荐者,都把平息广西之乱的希望寄托到他的身上,只是未能办到,病逝在路上。

  刘广新说,“林则徐与孙氏三代人的交往,折射出当时政坛复杂的环境中,他们人品高洁、志趣相投。”

玉堂酱园 

位于济宁市区南门口的玉堂酱园旧址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