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名人逸事 • 正文

怀泗水先贤王廷赞先生

发布时间:  作者:杨刚


王廷赞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在泗水提起王廷赞先生的名字,许多八九十岁的老人还能讲述出关于他的一些佚事。因为先生离我们算不得遥远,去年是先生诞辰170周年,逝世90周年。

  王廷赞先生之所以闻名,不只因为他是泗水为数不多的进士,更是因为他的学养和气节。清道光二十七年,先生出生于泗水的一个世代青缃的家庭,从小就接受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同治五年中秀才,光绪二年,二十九岁时中举人,光绪十八年壬辰科进士。先生历任四川平武、长宁、南部等县知县,后升直隶州知州,再任候补知府。光绪三十三辞官还乡,次年寓居济宁。民国十六年在济宁病逝,享年八十岁。


王廷赞

  先生自幼聪颖过人,成年后更是以“诗”、“书”、“文”三绝闻名于世。诗现存1500余首,收录于《排云诗集》,民国二十六年由门人后辈石印出版。时人评先生之诗“近体则律切精深,志和音雅;古风则大气磅礴,语硬盘空。雄浑而不缛纤,沉着而不窳腐,岿然杜、韩后出焉。”先生书法正楷习欧体端庄秀丽,其他书体兼百家之长,故时人得其片纸双字宝重之若珠玉,至今泗水民间仍有不少珍品留传。先生文则涉猎广泛,如训诂、考据、医卜、星命、天文、地理有所发明,而于多种文体则尤脍炙人口,传颂一时。虽平日繁琐应酬文字或游戏笔墨,亦无不援古证今,千锤百炼,以故甫一脱腕,竞相传抄,识者珍之。无奈当时乏洛下之资,先生之文未能印行,以致今日散佚。


《排云诗集》

  我对于先生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诗,先生诗,17岁时学于王渔洋七世重孙王模山先生,渊源有自,启迪良殷。1866年先生19岁中秀才时,受知于王励臣太守,写下了“从此要担天下任,秀才休愧范希文。”的诗句,范希文就是范仲淹,其有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生正是以这句话自勉,并终生践行的。在清末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先生忧国伤时,恨不能上马杀敌,为国洗辱。但现实是残酷的,先生一介文官,柔弱文人,满腔斗志因现实所迫只能在诗文中抒发。在四川做官时他写过一首《蜀郡登楼》,尾联道“多少英雄遗恨抱,中华何时限欧洲。”虽然先生未明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但其爱国热忱苍天可鉴!当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时先生写道“中外歃盟血已寒,目营四海叹才难。输金割地无非计,谁为皇图策治安。”这是先生的高呼,也是先生的无奈,弱国本来就没有外交。198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先生写下“腰间宝剑吼秋风,拟斩群魔望海东。”“从来战胜在人和,地利天时不足多。”“痛哭全台心内向,无端割弃付颓波。”先生是无奈的更是失望的!“英雄未减飞扬气,东望海门欲射潮。”这是先生的壮志和自信,但诗文只是诗文抒发胸怀罢了。光绪三十三年,已无宦情的先生,毅然辞官还乡,走上了人生的最后阶段,教书育人,寄希望于未来。

  先生晚年考据泗水的山川历史,写下了《泗志钩沉》一书,此书后来为王献唐先生考证泗水为“伏羲、虞舜发迹故乡”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先生离开我们90年了,90年来风云巨变,中国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先生若九泉有知也应含笑了……

 

  作者简介:

  杨刚,山东泗水人,现就读于泗水一中复读班。爱好文学,喜读古人书,尤爱地方史。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