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孝贤文化 • 正文

《甲骨文里谈孝说顺》——兼论济宁孝文化

发布时间:  作者:孙家臣

孝经

  孔孟之乡,礼义之邦。山东济宁是孝文化的发祥地,一部《孝经》传天下。作为儒家经典的《孝经》,其孝道精神,影响了我们二千多年。

  相传《孝经》为孔门弟子曾子所作(一说孔子),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南武城人(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仲山人),被后人尊奉为“宗圣”。

曾子

  作为孝文化发源地,为弘扬传统文化,尊老敬贤,曾子故里嘉祥经常举行以尊老敬贤为主题的相关活动。

  济宁市鱼台县为闵子骞的故里,闵子骞为孔子弟子,为二十四孝之一。闵子骞少为后母所苦,冬月,后母衣子骞芦花,衣二子以絮。父知,欲休妻。子骞跪求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遂止。母感悟,待三子如一。孔子曾赞誉:“孝哉闵子骞!”

闵子骞

  闵子骞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鱼台县也被誉为“中国孝贤之乡”。

  济宁太白湖新区新建立了一座以“孝和文化”为主题的楹联博物馆,进行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和书画创作,吸引众多乡贤、文人参与,正在打造一张新的孝文化名片。

济宁孝和文化博物馆

  何为孝?《尔雅·释训》:“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清代曾国藩曾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个孝字。”

  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人历来有尊老尚贤的优良传统。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己普遍存在了。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孝字,写作囗(见下图手写,下同),象一子头插植物或动物羽毛以娱亲之形,本义是孝顺。

甲骨文里谈孝说顺

  金文孝写作囗虘锺,囗多父盤,囗追敦,囗虞司寇壶。《说文》写作囗,象一子负老之形,表现的更加明确,其义为孝敬。

  《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史传殷高宗武丁,对不臣服于商的方国异族、羌人等大肆捕杀,用作奴隶或人牲,但对其父母,族人却是位大孝子,他曾为其父小乙守孝三年不问政事。嘉祥县武氏祠有一圭形石碑,上书一武字,被认为是武丁后裔所立。武姓乃商王武丁之嫡传后人。果真如此的话,至孝之风在当地可谓由来以久,源远流长。

武氏碑

  《商书·盘庚上》记载,盘庚在训戒其臣民时说:“予告汝子难,若射之有志。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各长于厥居。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作猷”。大意为,我告诉你们行事的艰难,好象箭,必须中的。你们不要轻慢老人,也不要欺凌孤幼童,各自在领地当好头人,勤奋效力,听我一人谋划。”

  盘庚告戒人们做事要以老为先,可见孝道是古代宗法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人人需要尊守的行为准则。

孝顺事父母 仁爱友四邻
孝顺事父母 仁爱友四邻(孙家臣书)

  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论语》)。在古代宗法社会里,孝成了社会秩序的核心,成了统治阶级治理民众的精神基础。

  据说曾子因除草把瓜苗锄掉了,因而遭到父亲的责打,致其休克。醒来后曾去请教孔子,怎样孝敬父亲?遭到责打怎么办?孔子说“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孔子的意思是,应视情况而定,小棍子打,伤及不到筋骨,你就受着让他打,大棍子打,你就跑,躲的远远的,等他老人家消了气你再回来。

曾子庙

  “百善孝为先”。在古代不孝是一种严重的犯罪。《孝经五刑》中写道: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至隋唐律中已将不孝列为十恶的范畴。此后元明清各代都一一沿袭下来。

  秦始皇东巡至沙丘,暴卒。赵高伙同李斯伪造诏书,将扶苏召回杀之,其罪名便为“不孝”。

  甲骨文顺字写作囗,象人注视川流之行,示见川流而悟出顺畅之意。(一说象人梳理头发之形)甲骨文顺字与金文同。金文《何尊》“顺我不每”作囗。右旁站立之人与跪跽之人意同。如見作囗,亦作囗,囗。小篆写作囗,隶书作囗,隶变后楷书作囗,汉字简化后写作囗。

  顺字在甲骨卜辞中作顺意,其本意为顺从。…囗囗囗囗(…丑其顺从),屯2080。《说文》“顺,理也,从页,从巛”。巛为小篆囗(川)之变异。

  《庄子·天运》有“文王顺纣而不敢逆”。就是说,周文王顺从商纣王,而不敢有丝毫不恭顺的表示。顺字可引申为沿着同一方向的意思,如“顺风”“顺水”。还可引申到社会与家庭则是顺从,顺应父母之义,即顺从,顺应父母则为孝,孝与顺合称则为孝顺。

甲骨文里谈孝说顺

  漫长的封建时代过去了,与之相适应的一些封建礼教和学说也过时了,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美德既不能中断,也不会过时,仍将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