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佛教圣地 • 正文

寿峰寺不为人知的秘密

发布时间:  作者:刘真灵

  一、寿峰寺的地理位置

  寿峰寺位于邹城市石墙镇后圬山村西寿峰山下西山峪中,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存遗址,大殿座西朝东,南北长20米,宽14米。大殿基石依然展露,周围残砖断瓦,随处可见。大殿南面约10米处,有石砌水井一眼,深2米,常年泉水清澈;东南面现存石制饮马槽。大殿后面残存一小殿遗址,离小殿不远的断崖石壁上有人工刻掘的石洞,当地人称鹁鸽洞。

寿峰寺

寿峰寺位置图

  二、始建年代和缘由

  据石碑刻文记载,该寺建于唐(五代中的后唐)长兴元年(930)。不是大唐,而是五代中的后唐。后唐为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所建,都洛阳。后唐从建立时的923年到其亡国936年共历时十三年,短暂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统一,对后来中原王朝最终统一全国具有历史推动作用。

  后唐虽存国不长,但以佛教、道教为主要宗教,并且山东全省皆为后唐疆域。据《册府元龟》卷52,帝王部,崇释氏二载: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九月,敕:天下应有本朝所造寺观,宜令所在长吏取寺司常住物添修,至万寿节日,须毕其功。”

  我们可进行推测:在大背景环境下,邹鲁一带布设寺庙,这与佛教的突出政治地位有关。

寿峰寺

唐(五代中的后唐)代寿峰寺古建筑遗址

  其一,北魏到五代时期,“太原佛教之盛、隋王朝及隋秦王杨俊在太原兴佛、太原又是唐起兵之地”;

  其二,后梁时期,太原为李存勖家族所据。后唐建立后,太原亦被视为后唐“龙兴”之地,政治地位十分显赫。况且后唐庄宗、明宗都十分崇信佛教;

  其三,邹鲁凫山区域的邹滕交界处,是邹鲁文化的原始生发区,又是重要的古代交通要道。

  由此,在此修建寺庙更有利于在这一区域弘扬佛法、教化子民。

  至于选在此地建寺庙的原因,史志碑刻均无记载,据当地老人口耳相传得知:有一得道高僧,云游至后圬山。夜间坐禅时,忽然感觉光亮如昼。高僧起身观看,只见西山下,九龙盘绕,顶一九品莲台,莲台上观音菩萨带着慈颜笑意微微颌首。高僧赶紧下拜,光亮瞬时而灭。高僧第二天披荆斩棘上山查看,果然发现群山环抱中有一宝地,四周有九股清泉汩汩流出。高僧于是负土上山,广结善缘,历时十余年,建成寺庙,定名寿峰寺。

  寿峰寺建成后,香火鼎盛,渐成周边信众心目中的宝刹灵寺。不管是求平安、求姻缘还是求功名求子等,都会虔诚地在佛前跪拜祈祷。那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琉琉瓦殿脊,苍绿色的参天菩提,伴着晨钟暮鼓,或迎来第一轮朝阳,或沐浴在玫瑰红的晚霞之中。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山中无日月,寒暑不知年。转眼200多年过去,由五代十国至北宋又到宋金时期,伴随着世事飘摇,寿峰寺也是日渐凋敝残破了,它渴望着一次重修,一次涅槃一样的重生。

  三、寺庙重修年代

  经现场辨认大殿前的石碑碑刻,寿峰寺复修先后有五次:

  金大定三年(1163)四月二十日,尚书礼部谍;

  大明正德十六年(1521)十一月八日,重修寿峰寺记,为龟驼碑,碑头刻二龙戏珠;

  大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岁次戊午三月二十日,重修寿峰寺碑记;

  大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岁次己酉孟冬,重修坞山寿峰寺碑记;

  大明崇祯二年(1629),最末修茸。

  关于寿峰寺的重修问题,笔者有两点猜测,都与皇家有关:

  第一点猜测:寿峰寺的修复与一段传奇美丽的爱情故事有关。

完颜雍乌林答氏

青梅竹马恩爱夫妻完颜雍乌林答氏

  第一次重修时间是金大定三年(1163),是什么原因大修呢?

  大定年号,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且是金世宗在位29年唯一用过的年号。说起来完颜雍,和我们邹城真有些密切关系:在郭里有座金乌林答将军墓,而乌林答这个姓,是金世宗唯一妻子的姓氏。《金史》记载,乌林答氏“聪敏孝慈,容仪整肃,在父母家,家族皆敬重之。”她和完颜雍5岁订婚,先是青梅竹马,后是恩爱夫妻,是完颜雍心头的一颗朱砂痣。海陵王完颜亮是个残暴淫邪之徒,他听闻乌林答氏貌美,便在完颜雍当济南尹的时候,诏乌林答氏去中都。乌林答氏知道,如果不去,丈夫必遭其害;如果在去中都的途中而死,丈夫既无罪责,自己又可保持贞节。于是她毅然踏上了赴中都的路。在行至良乡时,乌林答氏投湖自杀。自杀之前,乌林答氏给完颜雍写了一封遗书——《上雍王书》。靠着爱妻遗言力量的支撑,完颜雍养精蓄锐,励精图治,终成大金国一代仁君。他没再立过皇后,昭德皇后乌林答氏是他唯一的妻。

  当时邹县作为邹鲁圣地,必然是文武全才的他心之向往的地方,特别是他曾任济南府尹(相当于今天的济南市市长一职),和邹县离得如此之近了。我甚至猜测,他和乌林答氏造访过寿峰寺,并且在佛前许下情定三生的誓言。两人话语间的心有灵犀、凝视时的脉脉含情都被记入那些山的岩石洞穴,那些树的年轮中。特别是不久之后乌林答氏为保全完颜雍父子自尽,在邹鲁的自由与甜蜜更成了他心中难忘的美好记忆。于是,在他成为金世宗后,他任命乌林答家族子弟到这里守护他们的爱情圣地,在大定三年(1163)四月二十日,第一次对寿峰寺进行了修葺。

  第二点猜测:寿峰寺的修复与“纳缗投状”有关。

  从现场留存的金大定三年(1163)四月二十日的碑刻“尚书礼部敕牒”碑可知:“尚书礼部牒”是朝廷颁给寺观的正式命名或更名的批文,相当于现在政府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给寺院、教堂、庙宇等发放的命名、更名等批复认可文件。

  由于石碑文字模糊不清,经过反复辨认,古碑上的文字基本可断定为:

  古碑上方中央嵌刻:“敕赐寿峰之寺”,上首“尚书礼部牒”,下中“正奉×××”、“敕可持寿峰寺牒准”、“敕故牒”,左下自右自左:“中宪大夫行员外郎李”、“宣威将军郎中耶律”、“侍郎”等字样。至此,这座古碑所记载的事情大概是:金代大定(初)年间,村里有人报请朝廷,请求批准重修寺院,朝庭就批文赐名“寿峰寺”,由尚书礼部发文告知,石碑就是官牒,即批复的文件。一个姓李的员外郎、复姓耶律的郎中和一名侍郎负责督办此事。

  一般情况下,古代寺观名额由僧俗道众向朝廷提出申请并经有关部门的勘验议定后即可颁发敕牒,不需缴纳“合着钱”(买寺名的费用)。至于金代,连年对宋用兵致使“府库空虚”,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为筹措兵饷,金统治者除了加重平民赋税横征暴敛外,又采取官卖度牒和寺观名额等方式,把聚敛之手伸向寺观僧众,凡世间原无名额、新创建或更名的寺观,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合着钱”方可获得名额,史称“纳缗投状”。

  “纳缗投状”的字意解释是:纳,交纳;缗,钱财;投,递交;状,申请。合意就是交上钱递上申请,那么交钱想申请什么内容呢?

  自唐代以后,无敕额寺观一直是封建国家限制和重点打击的对象。这些寺院按现代话来说就是野寺,黑寺,是一部分没有官方认可户口的宗教场所。不过,金代以后朝廷对于这些黑寺的态度有了一定转变,不再是严厉的打击,而是变成有条件的允许其注册上户口,使其成为合法的寺观。而这种有条件的注册就是交钱。首先,由僧道信徒向政府递交申请,写明要注册的寺观的基本情况,想取一个什么名字,之后就是交上钱,然后由礼部进行核实批准,最后颁发官方正式标准格式的证书。

  金代的这种“纳缗投状”制度盛于金世宗大定初年,海陵正隆年间已有官卖寺观名额之事,但未及推广,世宗即位后,为解决财政困难,顺理成章地沿续了正隆年间官卖名额的成例并加以完善,以此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官卖寺观名额制度,大定年间是金代官卖寺观名额的第一个高潮时期。金世宗朝官卖度牒、紫衣师号和寺观名额,学界较为通行的说法是在大定初年。

  但到金末的卫绍王崇庆年间(1212—1213)仍在实行,可见在金朝统治下的中国北方一直盛行此法。金大定年间(1161—1189),山东正处于金朝统治之下。从寿峰寺尚书礼部敕牒碑刻时间看是大定三年(1163)四月二十日,寿峰寺现存的这种敕牒碑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这与“纳缗投状”不无关系。也即是说,大定三年(1163)寿峰寺有了正式的名称,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

  “纳缗投状”制度开始以后,各地的新建寺院道观,原来的无名小庙只要有人赞助,大多交上钱成了合法的。从考证情况看,当时的纳缗价格也不尽相同,但基本在100贯文到300贯文之间(相当于今天200亩小麦产量的价格)。而这种价格的差异一方面和地域有关,另一方面也和申请的名称有关。比如你想申请的是“某某院”则只需交纳100贯文即可,而如果想取一个比较响亮的名字,如“某某寺”,则多交上200贯文就能如愿。寿峰寺从名字看,当时能请的撰文并书丹者--遇真,可见是较富有的。

  敕额牒也习惯上称作敕黄、诏黄,或有“省牒”之简称。在发牒机构上,金代,则由尚书省的礼部负责给牒。从敕牒的形制格式来看,金代敕额牒包括发牒机构、本事(申状)、议定的名额、发牒时间和签署人等内容,与唐宋敕牒并无根本的不同。金代敕额牒虽称“尚书礼部牒”,但敕牒末尾的列衔者均为礼部官员,有礼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以及主事、令史。其中,主事和令史虽“列于正班”,但品秩较低。

敕牒

敕牒的形制格式

  四、建筑规格

  从寿峰寺的建筑规格讲:寿峰寺应该是皇家工程。因为在大殿遗址及周围中发现不少破损的黄色琉璃瓦,瓦的质地非常细腻,和曲阜大成殿的黄色琉璃瓦一个颜色。在唐代,黄色就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到了宋朝,封建帝王的皇宫开始采用黄色的琉璃瓦顶;至明、清两代,便明文规定只有皇帝之宫室、陵墓建筑及奉旨兴建的寺庙才准许使用黄色琉璃瓦,其他建筑一律不得擅用。那么是寿峰寺建造伊始就用的黄琉璃瓦还是重修时所用?又是哪一次重修所用呢?因为什么原因、什么人与事给寿峰寺的殿堂屋顶覆上了黄色琉璃?这已经是一个淹没在时光中的故事了。

  古老的寿峰寺除了留下碑刻遗址供世人凭吊、想象、追思外,还留下了至今涵养后圬山村民的宝贵财富:古井水。

  寿峰寺因名为寿峰,十分吉祥,又风景秀丽,神佛灵验,僧侣云集,善男信女往来如织,香火鼎盛,庙会兴旺,盛极一时。由于连年战乱,民国初期寿峰寺毁于兵火。现遗址内现存留有残砖断瓦、大殿基础。部分残碑和山石间大大小小石龛,千年古寺失去往日的风采。2013年10月10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